擁有《被討厭的勇氣》讓生活更簡單的5堂課

1 / 8

 

會點開這篇文章的你,也許正處在某種不舒服的人際關係中。統整書中讓生活更簡單的5個方法,原來所謂自由,就是擁有被討厭的勇氣。

 

 

第一堂課:心理創傷並不能決定你的現在和未來,人是可以改變的

 

著名諺語「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繩」充分的展現出過去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現在和未來。我們都認為曾經經歷過的創傷,會造就現在的我們。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?阿德勒並不這麼認為。

  

無論任何經驗,它本身並不是成功也不是失敗的原因。我們不要因自身經驗所產生的衝擊(也就是心理創傷)而痛苦,而是由經驗中找出能夠達成目的的東西。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,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。

 

我是廣告,請往下繼續閱讀

童年的陰影或許會影響人格的形成,但並不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就一定會有這樣的結果。好比兩個小時候都曾被狗咬過的人,但長大後,一個人怕狗,一個人卻並不。

 

決定自我的並不是經驗本身,而是你賦予經驗什麼樣的意義。

 

有的人能把窮苦當成奮發向上的動力,而有些人卻把窮困當成自己無法成功的藉口,這就是差異所在。

 

人們儘管對現在的生活、自己有許多的不滿,但仍不願意改變的原因,都是因為覺得保持現在的我還是比較輕鬆又安心的。缺乏了追求幸福和跳脫舒適圈的勇氣。

 

我是廣告,請往下繼續閱讀

有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羨慕他人,像我也曾因為覺得自己不擅長社交而苦惱,總覺得「如果我能像xxx一樣就好了」,以為成為別人就是變得幸福的捷徑。

 

但如果一直抱持著這樣自我欺騙又消極的藉口,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。

 

之所以感到不幸,並不是過去的經驗、環境或是能力不足,而是缺乏「變得幸福的勇氣」。達成目標最單純的做法,就是去做。

 

人是可以改變的,你需要的是捨棄現有生活型態的決心。

 

我是廣告,請往下繼續閱讀

第二堂課:自卑感並不是疾病,而是成長和努力的契機

 

自卑感一詞最早就來自於阿德勒,在德文裡它是由「價值(wert)」「較少(minder)」和「感覺(Gefühl)」所組成。

 

也就是說,自卑感一詞和自我價值判斷有關。是當理想無法達成時,對自己所產生的一種無能的感覺。

 

 

但自卑並不全然都是不好的,阿德勒也認為自卑正是一種對努力和成長來說健康和正常的刺激。

 

我是廣告,請往下繼續閱讀

只要不把自卑情節當作藉口使用。比如因為學歷低而覺得自卑,換句話說其實就是「只要我學歷高,就會非常有成就」,這不過是因為無法接受長期受自卑所苦,而創造的藉口來說明自己其實很優秀,不過是懷才不遇。

 

也有一種面向,是將自卑、不幸當成自己「特別的武器」。以自誇的口氣說著自己成長階段的不幸,但當別人試著安慰他的話,就會以「你不懂、你根本無法了解」來回絕別人的好意。

 

自卑感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主觀認定,差別在於你賦予它什麼樣的意義。想突破這種無能的感覺,唯一解法是面對並且付出實際的努力。

 

第三堂課: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競賽,會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

 

人際的關係軸上一旦有競爭,就無法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脫身。因為競爭的最後一定會有贏家與輸家,而一旦意識到勝負,並定會產生自卑感。

 

我是廣告,請往下繼續閱讀

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和別人比較所產生的,而是跟「理想中的自己」比較的結果。

 

要了解的是人雖然不同,但身而平等。儘管有的人走的快、有的人慢,但這個不同並不能當作優劣或是高低的標準。

 

我們這樣走,並不是為了和誰競爭,而是比現在的自己更往前一步,才是它的價值所在。

 

一旦有競爭意識的產生,就會認為世界是一個危險的地方、所有人都盯著你看。但其實會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!

 

我是廣告,請往下繼續閱讀

擺脫人際關係是競爭的思維中,才會從「可能會輸」的不安中解脫,從而真心的去幫助、祝福他人,獲得實質的幸福。

  

第四堂課: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,學習割捨別人的課題

  

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、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,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,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,也就是得不到自由。所謂的自由,就是接受自已被討厭的勇氣。

 

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害、害怕被別人討厭,應該是身而為人無法不面對的煩惱之一。

 

然而想在人際關係中不受傷害是不可能的,當你跨出了與人交際的那一步,就難免會受到大大小小的傷害,同時也會傷害到某些人。

 

我是廣告,請往下繼續閱讀

 

面對被討厭這件事,阿德勒的解法是課題分離。

 

站在「這是誰的課題?」的觀點,將自己和他人的課題切割開來。區分這是誰的課題的方法在於,「因為這個決定而帶來的後果,會由誰來承受?」

 

比如孩子不念書,這個不念書而導致的結果像是不能進入好學校、找不到工作等,都是孩子必須承擔,和父母無關。

 

又像是前面提到的,會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,別人看到你的臉要怎麼想,是別人的課題,不是你可以左右的。

 

我是廣告,請往下繼續閱讀

所以別人要討厭還是喜歡你,也都是你無法干預或改變的事情。接納不能改變的事物,有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。不要去介入他人的課題,也不要讓別人介入你的。

 

況且其實我們並不需要他人的認同。在阿德勒心理學中,否定向他人尋求認同這件事。

 

因為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。老是尋求別人的認同、在意別人的評價,到頭來你過的就是別人的人生。

 

而在課題分離的最後,也必須要提醒你,別人也並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。所以當他們沒有造著你期待的方式行動,也無需因此生氣,因為這都是理所當然的。 

 

我是廣告,請往下繼續閱讀

第五堂課:認真的活在每一個當下,不計較未來的結果

 

不要用直線去衡量自己已經到了哪裡,而是要看看每一個剎那是如何度過的。

 

舉例來說,想要考上好大學卻沒有認真唸書,每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,就是沒有活在當下的態度。

 

雖然考試是很久以後的事,更不知道要讀到什麼程度才能考上。但每天都做一點點,背幾個英文單字也好、多做幾道習題也罷。這麼一來就會有「今天的成就」。今天一整天就是為了這個而存在,而不是未來遙遠的那場考試。

 

 

我是廣告,請往下繼續閱讀

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剎那。

 

我很喜歡書裡的這段討論,於我而言,也會希望自己未來能是一個獨當一面的部落客,能寫出有溫度、讓人有共感的文章。然而事實是,我經常因為沒有靈感寫不出東西而沮喪、因為能力不足和期待有落差而失望。

 

書中的哲學家說:「人生就像一圈一圈跳著舞,跳著的每一瞬間,成為一連串的剎那。」

 

跳著小提琴之舞的人,有的人就成為了專業的小提琴家;跳著搖筆桿之舞的人,或許就成了作家。

 

我是廣告,請往下繼續閱讀

而只要跳著舞的當下是充實的,不論你是否到達目的,就已經足夠,就可稱作實現式的人生。

 

太專注於是否達到目的,會讓我們忽略當下的風景。將燈光聚焦在「此時、此刻」是為了認真而謹慎地專注在當下可以做的事。

 

 

今天和你分享《被討厭的勇氣》的5堂課你還喜歡嗎?其實書中探討的議題還有許多我沒有寫進文章中,像是人人都是我的夥伴、對共同體貢獻、相信別人時不附加任何條件等,原因是我覺得要達到那種境界真的太難拉!

 

光是課題分離就可能需要花上數十年的時間才能達成。書中也提到要真正了解阿德勒心理學,並達到自己生活方式,需要現在歲數的一半時間才夠。

我是廣告,請往下繼續閱讀

 

整體而言,我覺得讀起來是一本十分有趣的書,也讓我對人際關係這回事有了更多不同的想法。

 

如果你正因為某種人際關係的問題所苦,希望這篇文章、或是這本書能成為你幸福的開端,接納自己喜歡自己,不會再因為別人的眼光而不安,共勉之。

 

祝,一路順風!

 

Follow👉Slow's Diary

我是廣告,請往下繼續閱讀